如何建设零碳园区:挑战、案例与方案
1、挑战一:零碳转型与持续发展间的平衡难题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,中国在脱碳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。园区的能源需求与增长的碳排放构成挑战,同时西部大开发、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也带来新的排放压力。如何在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间寻找最佳路径,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。
2、园区能源系统优化:通过使用清洁能源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、智能管理等手段,实现园区能源系统的优化,降低园区的能耗和碳排放。例如,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,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比例,实现能源供给的零碳化。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: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,注重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的推广和应用。
3、能源利用:园区内灵活有效地利用了可再生能源,如光伏、风电、地热等,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采用风电,储能电站、储热储冷及热泵保障了用能的灵活性。 建筑标准:所有新建筑都符合“绿色建筑”标准,获得LEED能源性能标准认证并获得铂金级别。
4、首先,制定碳管理目标和战略,明确愿景与使命,设定时间表与减排目标,确保与园区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。其次,建立碳管理组织架构,明确各级责任与分工,确保协调一致。完善碳管理规章制度,包括碳排放核算方法、监测计划、报告指南和信息披露制度,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与透明。
5、经济成本挑战:前期建设投资大: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建设、储能系统投资、绿色建筑改造、CCUS 技术应用等。对于园区开发者和企业来说,高昂的前期投资可能超出其承受能力,影响建设积极性。
智慧园区方案有哪些
园区管理:通过云平台实现统一管理,简化流程;云桌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;数据中台整合信息,支持决策;企业库与人才库搭建资源信息平台;智能招商精准吸引优质企业;孵化管理培育创新环境;生态建设构建和谐共生;物业管理智慧化提升生活品质;智能停车便捷出行;企业评价与移动办公实现远程协作无缝对接。
智慧能源方案包括楼宇自控与能耗监测,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自动监测与控制,实现设备有效运行与节能管理,大数据平台分析能耗数据,优化园区能耗,实现节能减排。数据大屏方案提供可视化决策系统,面向园区运营管理部门,展现园区综合态势,多屏协同管理,整合数据资源,打造形象展示窗口。
方案概述:智慧园区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,具备快速的信息采集,高速信息传输,高度集中计算,来实现园区全面的信息感知、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。针对目前园区内存在众多的安防弱电子系统以及有对应的人,车,物的管理业务,我们结合最新的AlI+物联网技术理念。
智慧园区有食堂消费、智慧考勤、门禁系统、出入管理、会议系统、全局感知运营等系统。新开普食堂消费系统支持人脸识别、普通刷卡、二维码等多种识别方式支付,可用于食堂、商超等园区自有消费场所,并有自助移动端服务功能。
基础设施建设 -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,包括电力、交通、通信、绿化、安全等,为智慧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。 数据采集与分析 - 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,对园区内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,以提高园区管理的精确性和有效性。
车辆管理系统:通过车牌识别等技术,对园区车辆进行管理。包括出入口控制、车库管理、停车位引导等,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。 动态监控系统:动态监控系统集中监控园区内的动力设备和环境变量,确保机房等关键设施的正常运行。包括变配电、给排水、空调、电梯、消防等监测应用。
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设计
方案概述:智慧园区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,具备快速的信息采集,高速信息传输,高度集中计算,来实现园区全面的信息感知、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。针对目前园区内存在众多的安防弱电子系统以及有对应的人,车,物的管理业务,我们结合最新的AlI+物联网技术理念。
建设目标 - 明确智慧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,如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能耗、优化产业结构、促进产业创新等,以指导后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。 规划原则 - 根据国家政策、产业发展趋势、园区现有条件等因素,制定智慧工业园区的规划原则,如集约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开放化等。
智慧园区市场虽然百花齐放,但竞争激烈,存在重概念轻实质的问题。前期商业服务阶段,方案往往忽视需方关注点,技术服务阶段则缺乏整体规划和个性化定制。建设过程中,信息孤岛、功能不足和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。
智慧能源方案包括楼宇自控与能耗监测,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自动监测与控制,实现设备有效运行与节能管理,大数据平台分析能耗数据,优化园区能耗,实现节能减排。数据大屏方案提供可视化决策系统,面向园区运营管理部门,展现园区综合态势,多屏协同管理,整合数据资源,打造形象展示窗口。